


2023年智能建筑行业市场深度分析报告
在智慧城市、双碳背景下,智能建筑已成为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加速,智能建筑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
在智慧城市、双碳背景下,智能建筑已成为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加速,智能建筑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
智能建筑概述
智能建筑建设是我国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环节。 其发展不仅受市场需求影响,更取决于行业解决方案的落地效果。 海尔智慧建筑创新成果的落地,不仅使建筑内部不断融合,实现建筑整体协同效率,也为智慧建筑产业提速升级找到了可行路径,加速实现双碳和智慧城市目标。
智能建筑的核心是5A系统。 智能建筑就是通过通信网络系统将这五个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之间的优化组合,使建筑具有安全性和便利性。 、高效节能的特点。 智能建筑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涉及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通信技术、建筑技术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智能建筑中得到应用。
智能建筑涉及建筑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图像显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物联网等多个领域,技术门槛较高。 企业能否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掌握系统装备的关键技术,并有效地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转化为解决方案,是衡量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标尺,也是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 此外,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企业需要学习新概念、掌握新技术,这对智能建筑企业的研发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技术与人才密不可分,智能建筑企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涉及业务广泛,对提供方案设计、施工、运维的人员素质要求较高。 因此,是否有掌握该行业关键技术的人才,将直接决定企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进而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由于市场不断变化,企业不仅需要优秀的技术人才,还需要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敏锐市场触觉的管理和销售人员。 人才的聚集和培养需要很高的资金和时间成本。 此外,由于国家相关部门对员工有资质要求,合格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也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智能建筑行业市场深度分析
1、市场大
智能建筑行业热度不高,并不是因为市场不够大、参与者不活跃。 相反,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呼应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智能建筑展现出强劲的市场前景。
这里的市场分为两部分,一是新建筑的落地和应用,二是现有建筑的智能化改造。
就发展阶段而言,智能建筑在国内才刚刚起步,但在国外,欧美国家建筑的智能化设计基本已经成为必然、刚需。 据预测数据显示,到2027年,全球智能建筑市场将突破1270亿美元,整体市场规模也是数万亿美元。
2、市场竞争激烈,巨头竞相
市场潜力巨大,竞争自然也很激烈。 该行业最初由江森自控、博世、霍尼韦尔、施耐德等世界500强外资企业主导。 近年来,不同类型的中国企业不断涌现,竞争格局逐渐演变。 中外对抗。 这些外资企业各有所长,有的长于能源管理,有的长于系统集成,有的长于生态集成。 例如,江森自控原本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和座椅独立供应商,但该公司非常重视智能建筑,将其作为“面向未来的蓝图”业务。
针对智能建筑业务,江森自控发布了数字平台,其核心围绕环境交互、建筑管理以及共享空间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博世将其在自动化控制领域的一贯实力带入智能楼宇业务,持续培育和迭代BIS楼宇集成系统。 今天的最新版本不仅具有态势感知和多种自动化选项,而且还可以与多个第三方系统进行通信。 一体化帮助建筑完成单层智能化改造,上手“傻瓜”但功能极其齐全。
霍尼韦尔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建筑产品供应商,其官网声称其产品、软件和技术已应用于全球超过1000万座建筑。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智能建筑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分析:
在中国市场,霍尼韦尔选择武汉设立新兴市场总部,与中建八局达成战略合作,与中国组建智能建筑联盟,推出新一代智能建筑平台。
显然,外资企业的实力是非常强大的。 但中国企业可以走在前面,也有自己的优势。 具体来说,它们分为三类。
首先,以阿里巴巴、华为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通过数字化能力赋能建筑智能化。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江森自控智慧楼宇,他们的目标并不是智能建筑业务本身,而是各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实现其他商业生态的共建。
其次,以美的、海尔、格力为代表的硬件设备供应商与专门从事机电、能源管理的外资企业不同。 这些中国企业大多从空调、电梯等硬件入手,在此基础上拓展数字化、智能化。
第三是以明源云为代表的系统软件厂商。 这些公司专注于软件平台,以轻资产投资的方式参与。 当他们面向有特定需求的客户时,也就拥有了一定的市场。
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
当前,智慧城市已成为世界各地城市的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智能化、信息化、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城市由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现代建筑的组成部分,需要不断融入新技术来突破现有的设计和技术。 智能建筑将逐步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的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不断提升。 近年来,“十四五”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文件均提到要加快推进物联网应用与建筑智能化改造。 目前,我国31个省份已相继发布“十四五”期间智能建筑产业发展规划,依托前沿技术构建智能建筑服务体系。
如果您想了解智能建筑行业更详细的分析,可以点击查看研究报告《2023-2028年智能建筑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报告对我国智能建筑行业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遇与风险、发展策略和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重点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分析智能建筑行业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该报告将帮助智能建筑企业、学术研究机构、投资公司准确了解智能建筑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及早发现智能建筑行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准确把握智能建筑行业未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智能建筑行业投资风险,更高效地巩固或拓展相应的战略目标市场,牢牢掌握行业竞争主动权。 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
随着智慧城市的不断发展,智能建筑的发展也越来越快。 其中建筑设施是一项大工程,直接关系到后期运营中的使用效果。 那么,施工如何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呢? 需要同时考虑这三类人群的不同需求。
首先,对于管理者来说,需要解决各部门体系重复建设、无法衔接协调的问题。 其次,对于运营维护人员来说,面临着资产管理难度大、能源管理效率低、故障处理响应慢等困难。 也有用户关心高效交通、高效办公的便利性。 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建筑物的管理效率。
为了更好地满足上述三类人群的不同需求,同时加快绿色建筑“双碳”落地进程,海尔智慧建筑成果暨新产品发布会将于2019年11月在青岛举行。 2月16日,据了解,海尔将在现场推出全流程、一站式智慧建筑新解决方案和三大里程碑创新。
事实上,海尔很早就开始布局智慧楼宇。 2014年,海尔推出业界首个云智能中心,可连接传统建筑中的中央空调、地暖、新风机、通风等设备莱阳中央空调楼宇自控,实现远程控制和节能运行分析。 2016年,海尔建成全球首个中央空调互联工厂,将物联网技术融入全产品系列,进一步提升高效机房整体能效水平。 2021年,海尔将发布全球首个全场景全空间定制平台——智慧环境定制平台,目前在三星堆、深圳地铁等项目中得到用户和专家的一致认可。
事实上,海尔很早就开始布局智慧楼宇。 2014年,海尔推出业界首个云智能中心,可连接传统建筑中的中央空调、地暖、新风机、通风等设备,实现远程控制和节能运行分析。 2016年,海尔建成全球首个中央空调互联工厂,将物联网技术融入全产品线,进一步提升高效机房整体能效水平。 2021年,海尔将发布全球首个全场景全空间定制平台——智慧环境定制平台,目前在三星堆、深圳地铁等项目中得到用户和专家的一致认可。
据海尔介绍,在2月16日的业绩发布会上,海尔智慧建筑将持续创新,聚焦用户需求,带来行业首个低碳建筑管理平台——“比肩”的节能建筑”带有磁悬浮空调。 新产品等科技成果。 现场,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的知名专家和博士团也将共同见证并分享和探讨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
专家齐聚一堂,共话未来。 更多行业资讯和精彩详情将于2月16日正式公布,敬请期待!